太極拳基本八法解義

 

太極圖:太極拳的秘訣

太極圖,是研究學的一張重要圖像。傳說是7000年前伏羲氏所繪,故又稱

這張圖既簡單又複雜。說簡單,只有黑白兩色;說複雜,它卻包含了天地萬物的共同規律在內。它以綜合並包的方式,"容納多種思維。它包含抽象的邏輯思維,又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形象思維。可以說它是一張唯象思維結構圖。甚至有的外國學者說:"這張圖有啟迪世界的價值。",所以又有人說它是宇宙的模式。以太極命名的傳統武術太極拳,於此圖的關係更為密切。可以說,這張圖顯示了太極拳的理論體系,囊括了太極拳的秘訣。
 

1.它是整體 它所標示給人們的是要以全面性、整體性來觀察世界萬物,並且把所觀察的每個事物,都作為一個系統來看。這種整體運動觀,是太極拳區別於其他運動專案的重要特徵之一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只做局部運動,如坐著取一本書,身體可以不動,只用手臂來完成。而練太極拳時可不准這樣簡單行事,都必須以腰來帶動,由腰到胸再到背.肩、臂、手。
 

2.它是圓形的整體 太極圖給人的第二個印象是:圓。打拳要 "渾圓一體"、"非圓既弧"、"無凹凸,無缺陷"太極拳的術語是"內氣鼓,外型飽滿"。
 

3.太極圖給人的第三個印象是:在裡面包含著兩個對稱、平衡的陰陽魚。陰陽對立、對稱、對等和諧的處於整體之內。對稱、和諧既是自然的根本法則,也是太極拳的最高原則。打太極拳時應該是剛柔相繼、快慢相等等一系列的對立統一狀態,使身心乃至肢體各組對稱的部位
得到平衡的鍛煉。

 

慢與不用力之解釋
 

太極拳慢而無力。學者多懷疑之。或謂不能應用 徒能鍛鍊身體。蓋練拳之道。首宜研究學理。學理了然。再學方法。方法精熟。始能應用。非拳術之不能應用。實功夫之尚未練到耳。如煉鋼然。由生鐵。而煉成熟鐵。由熟鐵。而煉成純鋼。非經過長時間之火候不為功。夫太極拳之所以由慢而成者。其練習時間。純任自然。不尚力氣。而尚用意。用力則笨。用氣則滯。是以沈氣鬆力為要。太極拳。以靜制動。以柔制剛。無中生有。有若無。實若虛。逆來順受。不去不頂。均系虛實之變化也。慢者緩也。慢所以靜。靜所以守。守之謂定。此即心氣之中定也。心定而後靜。靜而後神安。神安而後氣沉。氣沉而後精神團聚。乃能聚精會神。一氣貫通。慢由於心細,心細則神清。神清則氣爽。乃無氣滯之弊。快由於心粗。心粗由於急。急則氣浮。氣浮不沉。心急不靜。不沉不靜。心無所守.則散亂之病生。虛靈二宇。更無由求。以靜制動。以柔克剛者。由於感覺使然。故其拳架系緞辣身心以為體。功夫出自推手而為用。
 

推手之初步。專在座練感覺。身有所感。心有所覺-感應精微。致用無窮。故能知己知彼。其滋味則心領神會。非筆墨所能形容。其變化之無窮。皆由感覺之靈敏。故能知其虛實。而便利從心。此慢與不用力之義也。
 

舍已從人之解釋
 

舍己從人。是捨棄自己的主張。而依從他人動作。在太極拳中。為最難能之事。因兩人在交手之時。勝負之觀念重。彼我決不相容。何況互相攻擊。或在相持之中。而棄其權利。所謂舍己從人。不僅作字面解釋而矣。在吾道中。其寓意至深。學者當於椎務養性。四字下功夫。經雲。無極而生。動靜之機。陰陽之母也。動靜為性。陰陽為理。故性理為道之本源。養性之說。是學者應時時致力修養。潛心揣摩。心領神會。久之自能豁然貫通矣。又雲。由著熟而漸悟懂勁。懂勁後而市階級坤明。此乃迴圈之理。歸宗之意。蓋所謂超以象外。得其寰中。功夫練到精微。能造機造勢。不愁無得機得勢處。能處處隨曲就伸。則無往不利。如此乃能舍己從人。

 

太極拳八法秘訣

棚勁義何解。如水負行舟。先實丹田氣。次要頂頭懸。
全體彈簧力。開合一定間。任有千斤重。飄浮亦不難。

捛勁義何解。引導使之前。順其來時力。輕靈不去頂。
力盡自然空。丟擊任自然。重心自維持。莫被他人乘。

擠勁義何解。用時有兩方。直接單純意。迎合一動中。
間接反應力。如球撞壁還。文如錢投鼓。躍然聲鏗鏘。

按勁義何解。運用似水行。柔中寓剛強。急流勢難當。
遇高則澎滿。逢窪向下潛。波浪有起伏。有孔無不人。

採勁義何解。如權之引衡。任你力巨細。權後知輕重。
轉移只四兩。千斤方可平。若間理何在。斡捍之作用。

挒勁義何解。旋轉若飛輪。投物於其上。脫然擲丈尋。
君不見漩渦。卷浪若螺紋。落葉墮其上。條爾便沉淪。

肘勁義何解。方法有五行。陰陽分上下。虛實須辨清。
連環勢莫擋。開花捶更兇。六勁融通後。運用始無窮。

靠勁義何解。其法分肩背。斜飛勢用肩。肩中還有背。
一旦得機勢。轟然如搗碓。仔細維重心。失中徒無功。


 

中定之解釋
 

伸屈開合之未發謂之中。寂然不動謂之定。
心氣清和。精神貫頂。不偏不倚。是為中定之氣。亦道之本也。
 

虛實之解釋

兵不厭詐。以計勝人也。計者虛實之謂。拳術亦然。姿勢,動作,用意,運勁。各有虛實。知虛實而善利用。雖虛為實。雖實猶虛。以實望虛。避實望虛。指上打下。聲東擊西。或先重而後輕。或先輕而後重。隱現無常。沉浮不定。使敵不知吾之虛實。而吾處處求敵之虛實。彼實則避之。彼虛則望之。隨機應變。聽其勁。觀其動。得其機。攻其勢。如醫者視病而投藥 。必先診其脈。觀其色。察其聲問其症。故曰。虛實宜分清楚。一處自有一處虛實。處處總此一虛實也。

 

問答之解釋
 

我有所問。彼有所答。一問一答。則生動靜。
既有動靜。虛實分明。在推手則以意探之。以邀問之。俟其答復。再聽其虛實。
若問而不答。則可進而擊之。若有所答。則須聽其動靜之緩急。及進退之方向。始能辨其虛實也。

 

虛領頂勁之解釋
 

頂勁者。即頂頭懸。
頭頂正直。腹內鬆淨。氣沉丹田。精神貫頂。
如不倒翁。上輕下沉。又如水中浮漂。漂然不沒之意。
歌曰:神清氣沉任自然。漂漂蕩蕩浪裏攅。憑你風浪來推打。上輕下沉不倒顛。

 

授受之解釋
 

夫人之性情。各有不同。大抵可分為兩種。曰剛,與柔,是也。剛性急而烈。上者為強。下者為暴。強者喜爭。故其學拳時多務於剛。以其性喜爭強鬥勝。不屈人下也。柔者性和而順。上者心氣中和而篤敬。故其學拳時。多務於柔。以其性喜和平多涵養也。暴者性燥而魯莽。故其學拳時。專務於猛。而無精細之趣。柔之下者。性柔而弱。意志不強。少進取心。故其學拳時不求甚解。

然武人貴志剛而性柔。有智,有仁,有勇。方為剛柔相濟。如此乃能進德修業矣。上述性別。關乎學者之本性。應注意之。學者以性情之不同。而所得結果亦異。間嘗竊觀。學太極拳者。雖同一師承。而其拳之姿勢。與理論之解釋各異。因而遺下多少竇疑及誤會。凡此蓋亦教授者因其人之性情而授受之耳。所謂差之毫釐。謬以千里。故特表而出之。以解釋群疑。而資參考焉。

 

量敵之解釋
 

兵法雲。知己知彼。百戰百勝。是故整軍行旅之初。當先審己量敵。而計其勝負之情也。誠哉斯言。勝負之機。在知與不知耳。
 

拳雖小道。其理亦然。以己之短。當人之長。謂之失計。以己之長。當人之短。謂之得計。取勝在得失之間。故量敵最關重要也。

太極拳之所謂問答。即問其動靜。目的在聽其勁之方向與重心。即偵察敵情之意。所謂量敵也。彼我在未進行攻擊以前。吾應以靜待動。以逸待勞。毫無成見。彼末動。我不動。彼微動。我先動。貴在彼我相交一動之間。即知其虛實而應付之。此均由於感覺、聽勁,虛實,問答,量敵,而來。學者應注意致力焉。

 

知機之解釋
 

機者。陰陽未分。虛無緲茫。謂之機。先機之謂也。即是無聲無臭。無形無象。在應用時。是未有動靜。未成姿勢。是無機會也。工夫高者。皆能知機。能知機。能造勢。所謂無中生有。乘機而動。下者。不知機。故不得勢。所謂先知先覺。後知後覺。不知不覺。此為吾道之三大境界。凡屬吾門。一經推手。自然領會。彼我之高下。無須相角勝負。譬如圍棋。高者每下一子。皆有用意。眼光遠大。著不虛發。氣俱聯貫。而占局勢。其勝負之情已定。下者。眼光淺近。心無成竹。不得先手。隨人擺脫。而自顧不暇。其必敗也已知。推手之理亦然。高者。心氣沉靜。姿態大雅,逆來順受。運用自如。下者。進則無門。退則無路。攻之不可。守之無術。此即知機與不知機之分耳。

 

鼓蕩之解釋
 

氣沉,腰鬆,腹淨,含胸,拔背,沉肩,垂肘,節節舒展。動之。靜之。虛之。實之。呼之。吸之。開之。合之。剛之。柔之。緩之。急之。此種混合之勁。乃是鼓蕩也。是故以心行意。以意行氣。以氣運身。乃生鼓蕩之勁。由心氣貫串。陰陽變化而來。如颱風駭浪 。雲行水流。如騺飛魚躍。兔起鹘落。載沉載浮。忽隱忽現。
 

大氣鼓蕩。風雲莫測者也。太極推手。最後工夫有爛採花者。"又名採浪花"。全以鼓蕩之勁。.鼓動對方。使之如海船遇風。出入波濤之中。眩暈無主。頃斜顛簸。自身重心。難以捉摸。即鼓蕩之作用也。

 

雙重之解釋
 

雙重者。無虛實之謂也。雙重之病。有單方 輿雙方及兩手兩足之分。經雲。偏沈則隨。雙重則滯。又雲,有數年純功而不能運用者。率為人制。雙重之病未悟耳。故雙重之病。最難自悟自覺。非知虛實之理。不易避免。能解此病。則聽勁,感覺,虛實,問答:皆能融會貫通焉。腳踏車之所以能行動彎轉自如者。均力學也。人坐於車上。手拂之。足踏之。目視之。身隨之。其重心在腰。而司顧盼,以手輔助之。其輪盤置於車之中心。兩足踏於腳磴之上 。一踏一提。則輪齒絞練而帶動前進矣。若使兩足同時用力踏之。則車即行停止前進。此蓋雙重之病耳。夫推手亦然。對方用力推我。吾若仍以力相抵抗之。因而相持。則謂之滯。此即雙方之雙重也。若我或彼。各順其勢,不以力抵抗。而順對方來力之方向撤回。引之前進。然須不丟不頂。則必有一方之力落空。此即偏沉所致。如我擬攻對方之側面。使其倒地。若以兩手直接推之。而對方氣力強大。不可挫其鋒。須以虛實之法。雙手撫其肩。我左手由彼之右肩下 。同時我右手擊其左肩。此時我之兩手作交叉之勢。同主一方。而發勁成二圓形,'則彼可側斜而倒。因彼同時不能上下相顧。而失利也。此即吾發勁偏沉所致也。學者悟一而知十。所謂由著熟。而漸唔懂助也。

 

重心之解釋
 

凡人有四肢軀幹。頭為首。其站立俯仰。亦各有姿勢 姿勢立。則生重心。重心穩固。所謂得機得勢。重心失中。乃有顛倒之虞。即不得機。不得勢也。拳術,功用之基礎。則在重心之穩固與否。而重心又有固定與活動之分。固定者。是專主自己練習拳術之時。每一動作。一姿勢。均須時時注意之。或轉動。或進退皆然。重心與虛實本屬一體。虛實能變換無常。重心則不然。雖能移動。因系全體之主宰。不能輕舉妄動。使敵知吾虛實。又如作戰然。心為令。氣為旗。腰為數。太極拳以勁為戰術。虛實為戰略。意氣為指揮。聽勁為間牒。重心為主帥。學者。應時時揣摸默識體會之,此為斯道全體大用也。重心活動之謂。系在彼我相較之間。雖在決鬥之中。必須時時維持自己之重心.而攻擊他人之重心。即堅守全軍之司令。而不使主帥有所失利也。

 

感覺之解釋
 

身有所感。心有所覺。有感必有應。
一切動靜皆為感。感則必有應。所應複為感 所感複有應。
所以互生不已。感通之理。精義入微。以致用也。
推手初步。專在摩練感覺。感覺靈敏。則變化精微。所以無窮也。

 

聽勁之解釋 
 

聽之謂權。即權其輕重也。在推手為偵察敵情。
聽之於心。凝之於耳。行之於氣。運之於手。
所謂以心行意。以意行氣。以氣運身。聽而後發。
聽勁要準確靈敏。隨其伸。就其屈。乃能進退自如。

 

五行拳解 李存義

五行者,金木水火土之謂也。如人之內有五臟,外有五官,與五行相合,心屬火,脾屬土,肝屬木,肺屬金,腎屬水,此五行之隱於內者。目通肝,鼻通肺,舌通心,耳通腎,人中通脾,此五行之著於外者。五行有相生之道存焉,金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;又有相克之義也,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--